基层风采
基层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物理学院】以体育精神涵养科学家精神的实践

张南来源: 阅读:发布时间:2023-04-14

一、案例简介

我院于2021年针对全院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群体进行全面的体育运动参与情况调研,充分了解了全院师生身体素质现状和体育参与动机。在此基础上对已有体育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完善: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对全院体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整合了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等8个球队承担招募队员、日常训练、组织赛事的职责,打通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会的体育部门,组织开展全院师生广泛参与的低门槛体育活动,给予体育活动专项经费支持。

经过全院师生两年的不懈努力,我院体育活动逐步形成规范:每年度累计开展“师生杯”、“毕业杯”等20余项常规赛事及趣味项目;师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显著提升:全年院级、校级体育活动参与人次达1000余人次;身体素质明显改善;在各类校级体育赛事中率获佳绩:先后获得华工杯网球男双冠军及团体赛季军、运动会本科生团体赛第二名、华工杯足球赛男子甲组亚军、新生杯羽毛球赛亚军等20余项荣誉。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全院师生树立了终生锻炼的远景目标,磨练了学生攻坚克难、勇于自我超越的坚强意志,并以此涵养科学家需要的“板凳甘坐十年冷”精神,助力实现学院培养祖国需要的科学家的中心任务目标。

二、案例分析

(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于对物理学院全体学生体育现状的调研分析,探索建立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院系体育教育模式,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二)坚持健康第一、因材施教。大学生群体内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组织体育活动及进行相关评价时不能一刀切,完全按照一个标准来考核。必须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采取“因材施教”的育人策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确定差异化的目标,进行差异化的考核,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寻找到体育的乐趣,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三)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统筹推进各项体育活动中聚焦关键问题,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是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引领作用,利用学校“华工杯”、运动会、院内“师生杯”等各项赛事凝聚学院师生力量;二是充分提高参与度,通过定期组织跑步、趣味运动会等低难度、受欢迎的体育活动,同时在人才培养、评奖评优等关键环节加强导向,营造体育氛围,弘扬体育精神。

三、思路举措

(一)全面开展师生体育现状调查研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全面调研,了解身体素质现状和体育参与动机,掌握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定向分析,如对高年级、尤其是研究生群体,要深入调研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引导以科研团队为主要组织单位开展体育活动。

(二)进一步弘扬体育精神和卓越意识。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宣传典型体育事迹、传播体育文化,让体育精神转化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以奥运精神、女排精神以及朋辈优秀案例作为典型素材,感染激励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领会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宝贵品质,争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卓越华中大人”。

(三)营造师生共同锻炼的良好氛围。鼓励并引导学院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带头开展体育锻炼,邀请老师担任各球队、运动组织指导老师,定期组织师生能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打通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员工体育活动组织的壁垒,促进师生在体育锻炼中交流传承。

(四)完善组织构架,提供坚实保障。成立物理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聘请专业教练或优秀运动员给予师生体育锻炼专业指导和训练。将学院原有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同类球队(足、篮、排、乒、羽、网)统筹协调管理,以球队为主导开展队内训练、组织院内各类球类比赛。打通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会的体育部门,组织全院师生开展趣味运动会、跑步打卡等低门槛、趣味性强的校园体育项目。为全院师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五)规范制度建设,形成品牌特色。强化对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体育方面的要求,通过“一生一技”计划,形成学院体育文化的特色品牌。指导各球队规范运营、组织联赛、开展训练等制度,每年组织班级(实验室)、年级、师生联赛,通过赛事选拔队员。给予各组织充足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给教练发放适当的课酬,对为学院争得荣誉的师生发放奖品并在评优评先中给予适当倾斜。对适当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优秀师生发放纪念品。

四、经验启示

(一)成立物理学院体育教学委员会或体育教育课程组,在院系层面开展较为系统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教育。

(二)丰富体育运动形式,兼顾竞技性和趣味性,打破时间、空间和人际关系的壁垒,让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

(三)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载体作用,支撑德育和智育,带动美育和劳育。

(四)充分发挥教职员工、校友、家长等全员角色在全方位、全过程中的体育育人作用。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