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研】第十届“求是杯”,我院两项获奖

【文字】张南【图片】体育学院【校对】周霄/王琦【审核】曾洪涛来源: 阅读:发布时间:2025-04-01

3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届 “求是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我校游泳馆三楼圆满落幕。由体育学院和电信学院联合组队参赛的“智泳深瞳——智慧泳道全景智能感知分析系统”项目荣获一等奖,体育学院独立参赛的“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下肢关节角度与非对称性的数字测量研究”项目获三等奖。

【智泳深瞳——智慧泳道全景智能感知分析系统】

指导老师:杨铀、曾洪涛、丁新

团队成员:黄煜翀、昌雅妮、冷辉雄、王琦、徐智高、龚嘉晟、赵梓皓、成奕乐

本项目聚焦全程监控、精准建模、高效回溯三大现实需求,瞄准多相机阵列视觉采集系统空间视角对齐难、水下随机姿态稳定建模难以及多路视频海量数据极致压缩难的三大痛点,提出全息时空视觉一致性校正与拼接技术、智能长程视频泳姿建模技术、智能交互视频四向预测编码技术,显著提高了游泳辅助系统的泳程监控能力、泳姿建模精度及训练数据回溯效率。期望打造竞技游泳“冠军模型”与辅助训练系统,突破游泳辅助训练系统科学化、数据化、智能化瓶颈,切实提升游泳健儿的运动成绩。

该项目系统已在湖北省体育局游跳中心游泳馆实地搭建运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获得了湖北游泳队聘请的美国国家队外籍教练与运动员的广泛好评,有效助力了湖北省游泳队的冬训工作,后期将在科技助力游泳训练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培养世界冠军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下肢关节角度与非对称性的数字测量研究】

指导老师:周霄、曾洪涛、今井一博

团队成员:王琦

本项目聚焦男性大学足球运动员,建立“评估·预警·干预”的动态监测体系,前移运动损伤预防窗口,预防伤病的发生,并通过构建基于生物力学的高水平运动员个性化训练方案,优化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表现。项目使用KINVENT V3监测系统、多解剖平面最大运动幅度测量系统、实时肌肉对称性分析系统、耐力和疲劳度评估检测系统,在实验中实时监测50名国家一级及以上运动员下肢关节角度和非对称性。研究发现伤病组运动员右侧被动膝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左右两侧踝关节跖屈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低于非伤病组,此外,右侧被动膝关节屈曲和右侧主动踝关节跖屈关节活动度与踝关节损伤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

本研究为运动损伤预防开辟了新视角,为教练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了科学依据,以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优化运动员关节活动范围的对称性,从而有效降低踝关节损伤发生率。湖北省体育局乒羽中心已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亚洲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U15组冠军熊梦阳的训练中。

我院首次组队参加学校“求是杯”科技竞赛决赛就取得了1项一等奖和1项三等奖的好成绩,充分体现了我院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科研引领教学、教育教学育人”人才培养上初见成效。体育学院将持续深化“体工交叉”科研模式,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务实创新、提升素质,注重学以致用,促进产学研协同,聚焦运动科学、智能体育装备等方向攻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高水平复合型体育人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及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版权所有